- 作者:孟慶云
- 時間:2022-10-06
- 點擊:2020
- 來源:河北日報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要鞏固長期執(zhí)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边@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在自身建設上的深謀遠慮和政治定力,對于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定力和政治清醒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政黨建設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體現的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守,彰顯了我們黨持之以恒加強自身建設的戰(zhàn)略定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緊緊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了卓著成就和寶貴經驗,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新境界,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瘪R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從本質來說,就是永遠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動搖;永遠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有了理論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就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人民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就有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偉大情懷,也就有了“我們一定要繼續(xù)考出好成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的自信與坦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繼續(xù)經受住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密切聯(lián)系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边@既是繼續(xù)考出好成績的政治要求,也是永葆“趕考”清醒與堅定的戰(zhàn)略定力。
百年大黨寶貴經驗的繼承發(fā)展和實踐創(chuàng)新
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每逢重大的歷史關頭,總是能夠保持應有的清醒和堅定,通過系統(tǒng)總結走過的風雨歷程,梳理成功經驗,汲取失敗教訓,升華指導思想,鍛造組織肌體,團結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堅持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認識歷史規(guī)律、掌握歷史主動,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顯著特征。
延安時期,面對抗日戰(zhàn)爭新形勢,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通過總結黨的十八年成敗得失,提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大課題,把黨的建設作為“偉大的工程”擺在全黨面前,并與武裝斗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道,稱為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強調“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建黨以后特別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有力促進了中國革命事業(yè)發(fā)展。
西柏坡時期,全國勝利指日可待,黨面臨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由戰(zhàn)爭轉向經濟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在這樣的重大轉折關頭,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向全黨發(fā)出了“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號召。他把“進京”比作“趕考”,強調“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正是有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所走過的道路和歷史經驗進行了實事求是分析,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對推動黨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好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適時地明確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和總任務,提出“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使我們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形勢下,保持了應有的清醒與堅定,經受住了一系列風險考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堅持發(fā)揚我們黨歷史上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深化對管黨治黨規(guī)律的認識、創(chuàng)造新經驗,鮮明提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必須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與堅定”等重要論斷。經過堅決斗爭,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fā)揮,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接力時代大考、不斷交出優(yōu)異答卷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這個主題,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驚濤駭浪,我們黨都始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F在,黨團結帶領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繼續(xù)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要居安思危,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管黨治黨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須常抓不懈、緊抓不放,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zhàn)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zhàn)、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以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要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有了這份清醒和堅定,有了這樣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我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附原文鏈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6620362825095089442&item_id=6620362825095089442)